忻州市县区 忻府区原平市代县繁峙县静乐县定襄县五台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宁武县
您的位置: 主页>>忻州百科>>医药>>
露地甘蓝根肿病发生及防治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忻州频道 时间:2016-09-24 16:07 点击: 次】    

        甘蓝根肿病是常年困扰农民多年来的一个顽疾,在蔬菜栽培技术培训中,常常听到农民反映自家的甘蓝得了“大疙瘩”病,菜的根部长出大大小小数个疙瘩状物质,不仅外观恐怖,而且植株萎蔫、黄叶、严重的全株死亡。病害发生严重。
 
  1、病症和病原
 
  该病只为害根部,在病株主根和侧根上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肿瘤。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株型矮小,叶片颜色变淡;发病严重时,晴天表现出萎蔫症状,直至整株死亡。肿瘤初期表面光精,后期龟裂、变粗糙,极易遭受其他病菌的侵染而腐烂。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真菌芸薹根肿菌。病菌侵染后在寄生在薄壁细胞内蔓延,刺激细胞不正常分裂或增大。
 
 
  2、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主要以休眠孢子囊随病硅体在土壤中越冬,散落在土壤里的休眠饱子囊,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该病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地下窖虫或耕作、农具以及病残体堆肥等在田间传播。在条件适宜时,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植株的根部表皮侵入。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环境,最适宜发病温度19~25℃,pH值5 .4—6 .4。
 
  3、主要原因
 
  3.1菜地土壤的酸化
 
  适宜蔬菜生长的土壤pH值平为7 .02,据调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菜地土壤酸化为根肿病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3.2人为连作,耕作制度不合理
 
  蔬菜生产中同科蔬菜或单一蔬菜作物连作的现象十分普遍,最典型的是十字花科的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的连作,不但加剧了病原菌的积累,更加重了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没有合理的轮作,导致根肿病发生严重,目前只能改种其他非十字花科蔬菜。
 
  3.3防控措施不当,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种子处理技术不到位,耕作农具带菌操作,农事操作不科学等,使根肿痫病菌在发病田和非发病田之间传播、扩散.发生区域不断扩大。
 
  4综合防治措施
 
  4.1 合理安排茬口,科学轮作
 
  由于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病原苗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在该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实施科学轮作措施,如水旱轮作或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是避病栽培的有效措施。一般通过与非十字花科蔬菜3—5年的轮作,能有效的防治甚至杜绝根肿病的发生。
 
  4.2调节土壤酸碱度
 
  十字花科根肿病必须在酸性土壤环境中才能发生。因此,在无法调整茬口安排的时候,利用石灰粉调节酸碱度,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该病的发生,具体的做法是每667㎡撒施石灰粉30~35kg。 ‘
 
  4.3土壤消毒
 
  在根肿病发生较重的田块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土壤消毒,采用氰氯化钙每667㎡用量60~80kg,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
 
  4、加强田间管理,低洼地及进排除积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动物粪便、蔗渣、糠绋、糠麸、骨粉、泥炭。避免大量施用化肥,防止土壤酸化。有条件的在土壤中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根肿病的发生。其中钙离子可能是防治根肿病的最主要成分。
 
  5、药剂防治。病区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也可用40%拌种双粉剂,每667平方米用量4公斤,于播种时将药土撒在播种沟或定植穴中;如苗床或大田采用增施石灰加拌种双处理土壤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用治愈一代配水三十斤灌根。


上一条:上一篇:没有了 返回列表

主办:中共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支部委员会 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先锋网络编辑部

版权所有: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 COPYRIGHT ©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351—3082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34522372 晋ICP备10001102号 晋社科统一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94C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主办单办和本网站观点,刊用原创稿件,务必经过书面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