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县区 忻府区原平市代县繁峙县静乐县定襄县五台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宁武县

您的位置: 主页>>视频在线>>
视频:河曲民歌的“掘宝人”贾德义 【来源:忻州网 作者:忻州频道 时间:2017-05-09 15:37 点击: 次】    

 
  
     河曲视窗网讯:(记者 张军 王春梅 )近日,中央电视台中文频道《留住乡愁》编导一行前来河曲县楼子营香山寺、职教中心小龄班、南沙洼等多地踩点,探访河曲的民歌艺术。在西口古渡,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贾德义和他的田野组合为大家演唱了《十对花》、《水刮西包头》、《绣荷包》等原生态河曲民歌,被编导组赞为“河曲民歌的活化石、掘宝人”。
  央视《留住乡愁》编导组由晋陕蒙冀原生态民歌协会主席杨文祥带队,在河曲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前期踩点探访,在西口古渡,河曲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贾德义从红歌《东方红》的源起谈到了河曲的民歌: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指挥过全县唱《东方红》,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都得唱,唱到沙泉,我指挥完《东方红》,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对我说,你是老贾,你指挥《东方红》,知道那《东方红》是哪来的?当时我年轻,才23岁,我说我不知道,我问他你说哪来的。他说那是沙泉人们编的民歌《芝麻油白菜心》的调调。他当即就唱起了“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就抽了茎,三天不见想死人,哎呀,还是我那三哥哥最亲。”就是这个词改编的。去年(2016年)的8月份,山西记者去采访贺敬之老先生,其中就问到这个问题,说“贺老,据说《东方红》是由某地民歌改编而来的,你说是不是?”贺老说,“这个很清楚,山西西北有个县——河曲县有个小情歌调调,传过内蒙来,就是公木先生编的《东方红》。”贺敬之就是见证人。这个现在准确无误了。
 
  采访中,栏目组对河曲民歌中关于四季的歌咏更感兴趣,他们认为从歌曲的记述中可以看到这方土地的民风民俗,盛赞贾德义是河曲民歌的“活化石和掘宝人”。
在采访中途,恰逢来河曲过会旅游的府谷佛教协会一行人也来访贾德义,其中的孙飞先生是陕西府谷县“二人台”研究会副会长,他们的想法与央视记者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认为《留住乡愁》这个栏目组完全脱离现代,脱离城市化,就是找到一种现在不知道的,快失传的、快记不住的就是这些题材,而且贾老师在民歌界誉满中国,所以他们有意过来采访贾老师。
  近年来,田野组合不仅唱民歌二人台,还耍起了乐器,成员们能用葫芦丝吹奏自己演唱的民歌,这样近十年的坚守,实力圈粉无数,每天下午来古渡听田野组合唱歌的人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更有慕名而来民歌爱好者们,河曲游子们则这样表达对田野组合的热爱:每次回家听听河曲民歌二人台,感觉特别踏实,特别贴心,看到他们唱歌就有了真正回家的感觉。
  有一位围观的游客说:“我在我朋友的微博上面了解到河曲有比较古老的民歌,还有悠久历史的黄河文化,这回来就是想过来看一下河曲的风光,再就是了解一下黄河发源地上游跟我们那边有什么区别。今天下午看了一下觉得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那边的河是在地面上的悬河,感觉到河曲的水比较清澈,和我们那边差别有点大,各个地域的风光不一样,人文也不太一样,山西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我来了以后感觉到不管是街上的宣传标语,还是路面硬化都做的比较传统、古朴,挺好的。更重要的是,我今天沿着河边过来,还看到一个接近80岁的老人家带着一帮特别爱文化、爱山西民歌文化的人们在唱民歌,我一直在那听,有一种震憾、有一种感动,真的就像糜米捞饭豆腐菜一样,听到特别朴实的声音,我心里边特别感动。”
 

河曲民歌的“掘宝人”贾德义
 


上一条:上一篇:河曲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暨团县委十四届 返回列表

主办:中共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支部委员会 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先锋网络编辑部

版权所有: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 COPYRIGHT ©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351—3082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34522372 晋ICP备10001102号 晋社科统一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94C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主办单办和本网站观点,刊用原创稿件,务必经过书面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